上海申梦网络
当前位置: 首页财经频道 > 滚动热点 > 正文

全棉时代获评“2022年度低碳榜样”,赋能绿色棉花产业

2022-7-5 18:25 围观:5303人次 我来说两句(0)

6月30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的第十三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

本届论坛以“‘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为主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同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嘉宾就该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全棉时代副总裁刘华受邀出席,为赋能绿色棉花产业、守护地球生态良性发展建言献策。作为“双碳”战略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全棉时代还凭借在引领行业绿色创新和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获评“2022年度低碳榜样”,展现品牌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积极肩负起民族企业的时代责任和担当。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度低碳榜样”案例发布

要实现“双碳”目标,企业是关键主体。“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企业绿色转型、产业链条重塑,具有深远影响。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主持圆桌对话环节,与各方共同探讨了“双碳”新格局下的机遇与挑战。

圆桌对话

“海洋污染、森林锐减、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均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联合国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000万公顷森林遭到破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2%-20%,从而导致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而造纸,是森林破坏的重大原因之一。同时,每年至少800万吨塑料制品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严峻挑战,“看不见”的微塑料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中,有35%来源于化纤纺织品。是否能找到一种既能平衡消费需求又对环境友好的解决方案?对此,全棉时代以更健康、更舒适、更环保的原材料——棉花,提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棉是自然生长的纯天然纤维,无需加工就能直接用于纺织,用后弃于土壤中数月便可降解为有机肥料,不会造成环境负担,棉花的种植还能防止水土流失、抵御土地沙漠化。纵观棉花的整个生长周期,总碳吸收量也远超总碳排放量。”全棉时代副总裁刘华在圆桌对话上表示,以“全棉改变世界”为愿景,全棉时代持续在“棉”这一种纤维的基础上,通过对核心原料、工艺、生产等环节的研发创新,赋能绿色棉花产业,在产品上实现良好的体验感,在生态上实现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据了解,全棉时代历经2156次实验,耗费537吨棉花、耗时3年,成功研发的全棉水刺无纺布技术,将棉花在2-3天内直接加工成为“棉布”,打破了原有纺纱织布需要1-2个月的时间限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被誉为“纺织工业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4 再生_无纺布全自动生产车间

以棉花为核心原料,全棉时代也将“良棉育种与棉质品类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与棉花育种专家合作,在海南建立棉花基地,培育全棉时代专属棉花品种“全棉时代1号”,还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棉花研究院,开展水刺专用棉、高蜡质棉等研究工作,赋能绿色棉花发展。

6

成立13年来,全棉时代累计采购棉花近30万吨,售出全棉服装、床品3100余万件,减少化纤制品给环境带来的负担;最近5年售出纯棉柔巾超过466亿张,减少树木砍伐,保护森林;共发出全棉无纺布环保购物袋1192万个,避免了等量塑料袋的使用。针对国家“双碳”战略,全棉时代已确定自身目标,分别提前3年、10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为各行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样本。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东方品牌网!

收藏 邀请 发布者: admin |
更多相关搜索 门户 论坛 用户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点赞

感动

新奇

吃惊

无聊

难过

愤怒

搞笑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请遵守资讯评论服务协议

进入东方品牌网>>
媒体品宣
红红火火过大年,庆祝龙年春节
财经要闻
更多>>
Roca乐家 倾情赞助 2024年第37届巴塞罗那美洲杯帆船赛“阿灵基红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映衬下,对创新和设计的持久坚持与尊重,正[详细]
未奥汽车从出现到出海仅用1年!发展“狂飙”背后的实力揭秘
4月2日,主题为“愉悦体验的移动性”的第45届曼谷国际车展火热进[详细]
加多宝集团荣膺“2023年度中国公益企业”,践行企业责任典范
“永葆**、行而不辍”第八届中国公益年会近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详细]
曝小米SU7锁单量接近5万份 退订率40%
小米 SU7 均店累积大定 1800~2000 台,日均新增进店量 700~1000 [详细]
CFS第十三届财经峰会7月北京举办 聚焦中国经济新动力
CFS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定于今年7月[详细]
上海申梦网络 高端网站建设

品牌推荐

媒体之家:媒体邀约 新闻发布 摄影摄像
返回首页网友评论用户反馈手机访问返回顶部